找到相关内容266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古代回鹘文史诗《乌古斯可汗的传说》有关问题考辨

    大为减少,仅有以下8个:   enwouequjuyrk~yrn   uq-amiabdusunureq-e~yrigi   前3个为汉语借词;第4个为专名,当为音译形式;只有后4个为突厥语词。而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4493811.html
  • 试论域外华严思想向中国的初传

    21部被翻译为汉语,而其中12部是竺法护与聂道真翻译的,在这12部中,竺法护翻译了6部,其中五部保留下来。聂道真翻译了6部,但全部遗失。为什么竺法护(活动约266-308年间)翻译的华严单行经典大多...

    王瑛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6553093951.html
  • 信愿——往生正因

    可以周遍虚空,何况佛的愿力,我们要相信佛的愿力周遍时空不可思议。“阿弥陀佛”翻成汉语,是无量光佛、无量寿佛。“无量光”即光明遍十方世界微尘数国土,遍在我们每个人心中;无量寿是长时不变、刹那不离,没有一个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往生|信愿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1/10255593998.html
  • 意在诗外——虚云峨眉山诗臆释

    留意,“烟护云藏不记年”喻示其来历不明。按《汉语大字典》解释,“颠”有忧思的意思。那么,后二句即可释为僧人将它们移来寺院之前,可否思量过它们的来历?如将“怪石”视为真如心性,芸芸众生既不知道它的来历,也...

    段玉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4594085.html
  • 虚云和尚在一九一二——《虚云和尚年谱长编》编辑尝试

    落款为:“德清上人 困叟”。[[39]]   二、晤袁世凯。[[40]]   叶 兵,男,1968年6月出生,广州人,汉族。1990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,汉语言文学专业,本科学历。现任广东交通职业...

    叶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294096.html
  • 虚云和尚的规约思想对现代僧团建设的指导意义

    来说,佛教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。当前佛教界人才缺乏,后继少人。为了加强佛教教育,中国佛教协会于1992年1月7日至12日, 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,商谈人才培养的工作。在2007年4月...

    牛延锋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394099.html
  • 罗什渊源

    也不是中国人,而是丝绸之路上中介地区的大月氏人、安息人、康居人和于阗人。他们对汉语与梵语都是一知半解。哪怕是那两位专事翻译佛经的大师——来自安息的高和大月氏的支娄迦谶,所采用的翻译方式也是由一个人口述...说法,学习汉语,传播佛教,到后凉灭亡为止,他在武威共度过了十七个春秋。   后凉从公元386年建国,历经三世。由于吕光不善治国,自建国伊始权力争头就此起彼伏,没有停歇过。吕光的儿子吕绍、吕纂以及吕陲...

    理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5572394351.html
  • 《禅林宝训》中的僧团管理之道

    正是这样的典范,值得学习。   4、善通下情   “人情”在古代汉语中与此处相关的定义有:①人的感情;②人之常情;③人心,民情。据此,可以理解:“善通下情”是要求住持能够真实充分的了解在下位的僧众们...

    宗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0094943.html
  • 敦煌简史

    来到莫高窟。此时莫高窟十分荒凉,崖间上的行廊多已不存,一些洞口已经崩塌,底层洞窟则已积起厚沙。这里只有一些粗通汉语的藏传佛教宁玛派喇嘛居住。王道士在莫高窟定居后,香火渐盛,他把信徒们施舍的钱财节省下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15282995125.html
  • 大慧宗杲“话头禅”理路钩沉——以《大慧书》为线索

    ”,实质是一体的两面。严格说来,词语“一念”,在两处语境中涵义不同,“一念不生”处,指的是杂念不生;“一念相续”处,指的是净念持续。由于汉语习惯用法或口语使然,二处均称“一念”。但由于二者同属意识心的...

    袁经文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395194.html